“上血管夹”“递针”“缝合”……手术台上不断传来指令,却只见助手在配合几只机械臂,不见主刀医生,原来主刀在房间另一侧“遥控”这一切。
这一幕发生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随着手术机器人投入使用,珠江医院开启了智能机器人微创手术新时代,手术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助益。
操作更精准 创口更小 恢复更快
近日,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啊白、学术带头人刘春晓教授共同顺利完成了一例全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手术由机器人辅助完成。在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坐在控制台操作机器人,机器人听从指令,模拟医生的动作实行手术。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被机器人准确无误地实时执行,并同步到将要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工具上。
对比普通腹腔镜,由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加快,12小时便可起床活动,术后4日恢复饮食,缩短了住院时间。
手术机器人“上岗”后化身“劳模”,短短一个月内便辅助完成了数十台泌尿外科手术,囊括各类高难度术式,包括膀胱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与肾根治性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巨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复杂肾囊肿去顶等。
“机器人手术,不是机器人去完成手术,而是成为医生的手术助手。”徐啊白主任说,它让手术操作更加准确、稳定,让患者术中创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同时医生坐着完成手术,能极大缓解连续站着做手术导致的疲劳。
应用于更多学科 更多患者受益
提及机器人手术时,不少患者担心会不会出意外,突然不受控制?
“其实,机器人辅助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类似。手术机器人不拥有自主能力,更不会突然‘暴走’。”徐啊白主任解释,手术机器人系统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操作者仍然是主刀医生,由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本质上仍是腹腔镜手术。一个拥有强大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只需通过规范培训,熟悉系统后便可熟练操作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携带的微型摄像头能把病人体内的图像放大,手术视野更好,机械臂更灵活,精准度更高,尤其是遇难刁钻的缝合角度,手术机器人也能更好地“拿捏”。
由于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同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珠江医院引进手术机器人,仅仅1个月已成功完成50台手术,涉及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等学科,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肾上腺切除、肾部分、输尿管等复杂手术。
未来将运用到更广的领域,辅助更多复杂和高难度手术,进一步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