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在线登录

南医大学子分享海外学习生活心得(图文)

时间:2013-11-18 17:57:42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  作者:黄瑶  点击:

 

羊城晚报新闻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11/18/content_302381.htm?div=-1

 



  “我在你看不到的天空,看着灿烂的烟火。It's your place. Don't treat yourselves as strangers.我来德国感受这里医生对工作的热情,而我,受益终生。在有生之年,我不会忘记在这里的人和事。”这是首批赴德国交换生罗裕强在他的德国日记中写下的文字。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没出国前只是感觉自己在盲目地学习和奋斗着,但当有了对国外生活的感触之后,便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快乐追求。
    今年,包括罗裕强在内的多位南医大交换生分批参与德国、日本、台湾等地知名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11月7日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组织了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经验交流会,参加今年我校四个国际交流项目的5位学生代表,讲述了在异国他乡的留学感受。记者采访了解到,其中虽不乏一些好玩有趣的故事,但更多的是留给大家深度思考问题的空间,让我们从中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背上沉甸甸的行囊,踏着青春的脚步,他们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梦回科隆


——在德国当实习医生的那段日子


    罗裕强是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8年制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了我校与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签署交换生合作协议的新闻。后来,他成为了15名参与交换生面试队伍中的一员,当德方校际合作项目协调官Marc提出“为什么想去德国?为什么想参加这个项目?为什么想当医生?”等问题的时候,罗裕强用英文表达了他对交换生项目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出国学习的想法,最终他和吴珍珍两人脱颖而出。
    回想起6月6日至8月12日第一次出国的经历,罗裕强用“不可思议”一词来形容。罗裕强到达科隆后,入住了威腾·黑德克大学Köln-Merheim Hospital 附属医院安排的宿舍并领取了免费午餐券。“平常多半吃牛扒、鱼扒、马铃薯等食物,周末去外面吃一顿中餐花费人民币100多元,不过我喜欢买些披萨、方便面在家自己做着吃。”他算了算账,一个月生活费约2000元人民币左右。
    医院的项目安排共8周时间,其中临床轮转骨科4周,急诊科2周,研究院轮转2周。早上6点40分开始交班,然后查房,上手术,下午4点开完阅片会下班,每周有一次学术活动,这些就是罗裕强在德国的全部日常工作。“每天有4-8个病人通过医疗救生直升机到医院进行救治,平均一天要做2-3台手术,一台手术需要两个多小时,中途休息十几分钟喝咖啡、吃水果。”
    作为医生助手,罗裕强主要负责查体、抽血、消毒、清创、缝合等活儿,好在主刀医生带教意识很强,并不只是吩咐他做一些单调枯燥的事情,而是教会他注意很多细节。“其实做手术时没精力感受恐怖,当把患有骨髓炎病人的整个小腿截下来,同时又能保证不出血和产生其它并发症,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查房期间还曾有一段令人捧腹的小插曲,一位男病人突然脱掉外衣向他展示自己的内裤,罗裕强定睛一看原来上面写着“金猪旺福”四个中文大字,有意思的是病人还要求他帮着翻译一下。
    下班后,他和同学有时会一起骑车去科隆转转,沿着莱茵河看两岸的风景,当时正值夏天,是德国天气最好的季节,晚上十点天才开始黑。罗裕强感慨地说道:“当地人很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在每周的family day全家老小一起出游,‘just enjoy your life’。”

 

 威腾•黑德克大学Köln-Merheim Hospital 附属医院的医生授课情形.jpg

 

 

第一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学生吴珍珍、罗裕强在威腾•黑德克大学附属医院参加手术的情形.jpg

 

 

你听过“会飞的假牙”吗?


——口腔医学院小伙伴们的大阪之夏


  7月23日,在我校南方医院口腔头颈外科主任殷学民团长的带领下,李元和他的七位口腔医学院小伙伴们,踏上了赴日之旅,终点站是大阪齿科大学(Osaka Dental University)。
    大阪齿科大学与我校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1996年,我校与大阪齿科大学签订了有关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友好协议书,从此两校之间的互访与交流不断地进行着。比如2010年6月12日至18日,我校口腔医学院10名学生访问了日本大阪齿科大学,2012年7月17日至22日,日本大阪齿科大学6名学生也访问了我校。
    到达日本的第二天,李元一行人参观了大阪齿科大学楠叶校区,这里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非常安静。学校的图书馆是一座半圆形的建筑,曾经获得过国际建筑大奖,馆内的“贵重图书室”中,保存着自1911年建校以来所有的学校资料。紧接着,他们的第二站是到大阪齿科大学附属医院见习,无论到哪一层都可以发现,候诊室安静得几乎没有任何声音,每个地方都是秩序井然。“六楼有为70岁以上的老人们设立的‘高龄者齿科’,还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了治疗诊室,更有从医院外的人行道一直引入院内告示栏处的盲道。”医院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让李元和同学们深有感触。
    在第三站松风株式会社工厂参观途中,并排放置的五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原来,五种不同的颜色代表着被回收的五类物品,它们分别是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可燃烧物品和不可燃烧物品,如此细致的分类可谓匠心独具。
    你听过“会飞的假牙”吗?除了看到的新奇,听到的也够新奇。李元笑着说,日本一位教授在学术讲座中提到往假牙中填充氢气达到固位效果,这个构思很有意思,让大家对于牙科专家在前进中摸索的勇气表示钦佩。“日本古代某个时期女生的牙齿以黑为美,因为染黑牙齿的材料比较难得。”嘿嘿,想象不到吧?

 

 日本大阪城天守阁的美景让李元和同学们沉迷.jpg

 

 

“康复发展的路还很漫长”


——学习台湾康复治疗新观念


    麦楚琪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为期21天的台湾游学之旅,在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观摩,她表示,自己切身感受到了台湾康复治疗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学习到了来自台湾的很多新观念。
    “什么是康复?对于许多人而言,或许仅仅只是推拿按摩拔火罐,甚至直接把康复和护理等同起来。”通过这次学习,麦楚琪认识到,先不论国内临床的康复技术水平,单从人们对康复认识理解来看,国内康复发展的路还很漫长。相比较而言,台湾的康复事业比大陆早发展几十年,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同时还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模式,致力于与国际接轨,因此康复事业在台湾开展得如火如荼。
    令麦楚琪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台湾的康复巴士。之前虽略有耳闻,但当真正去了解的时候,才明白这不单单是一辆接送身体障碍者去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巴士,更体现了台湾当地较为完善且人性化的健保体系。“重症患者一个月可免费乘车18次;中度患者免费乘车15次;轻度患者免费乘车12次;超过次数则需自己付费。”
    通过耳闻目睹的学习,麦楚琪认识到:“面对病人,应该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病患身上,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病人只是我们的百分之一,但我们却是病人的百分之一百。”在她看来,需要“先学做有教养的文化人,再学做专业人,如此才不会沦为纯粹的技术人。”
    麦楚琪还向学弟学妹们传授了她在台湾学习的心得体会:多阅读一些论文和期刊,特别要加强英文的阅读,原文阅读才能最直观理解作者的思想,翻译会因译者水平而有所不同。另外,治疗的理念不单单只有固定的一两种,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多接触一些老师,了解他们的治疗方式,彼此思想碰撞就会产生新的火花。

 

 台湾康复巴士所体现的人性化举措,给麦楚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jpg

 

 

汤里放盐,爱里放责任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之行的收获


    护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秦芳谈到,在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短期研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所学校给予了大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热情的欢迎会、周到全面的安排、学伴的贴心关怀、丰富的课程设置以及愉快的文化参访,让我们很快地适应了台湾,喜欢上了台湾这个热情美丽的地方。”
    从教育、临床、管理三个层面,秦芳系统地学习了解了台湾的护理发展现况,包括小区护理、医院护理管理、长期照护、护理能力鉴定等,并认识到台湾的辅助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台湾自2012年取消护士职称,统一参加护理师执照考试,以取得护理师资格。同时,重在培养护理学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能力,让他们成为专业实务与人文素养并重的人才。
    秦芳谈到,实习阶段实行的是授课老师带教制,老师与所带学生一般是1:7的比例。理论授课和实习相结合。而让她最感兴趣的是高千惠老师提到的护理能力鉴定。高千惠老师指出,台湾参考美国纽约州的制度,成立了健康照护专业能力鉴定。这种新型的考试模式应用性强,但是难度较大。大陆和台湾在专科护理师的能力鉴定方面,尚未有统一的制度,如果两岸都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专科护理师专业能力鉴定机构,仿照护理师资格认证的程序一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必定能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授课老师还用详尽的数据,介绍台湾长期照护的现况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多天的学习,秦芳认为,目前国内对长期照护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从文献搜索结果来看,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在服务模式多样化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小区式照护、居家式照护、连接式照顾等。
    台湾地区“护士荒”的现象也同样让秦芳深有感触,台湾目前执业护理人数仅占领证人数的59.2%,各家医院的病房及加护病房的护理人力平均缺额为30%,护理人力占全部医事人力的2/3,每年毕业生只有4%左右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员工结婚后的离职率也较高。
    秦芳提到,参访台湾医院时看到的口罩自售机、残疾人电话机以及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让她觉得拥有一颗慈善心是多么重要。秦芳说,最好的工作方法并非专业技巧,而是建立友情,从而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更多人身上。“汤里放盐,爱里放责任,只有内心柔软,才是一位优质的护理人员。”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xwbk/yaowen/2013-11-18/54069.html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